烏魯木齊一油罐車起火 致2名司乘人員死亡

綜合

當前位置-->首頁--> 綜合

烏魯木齊一油罐車起火 致2名司乘人員死亡

發布時間:2023-10-12 19:12

【案例苑】

●案情 劉忻(化名)發現互聯網上還有另一個“自己”。高仿“她”的注冊賬號微博頭像是自己的照片,內容也是貶損烏魯木齊一油罐車起火 致2名司乘人員死亡自己發布過的生活點滴。當劉忻發現這個賬號時,人法“她”已經照搬了自己兩年的院判譽權生活。自己既不是決侵名人,也不是犯名“大V”,劉忻不知道是高仿誰在仿冒自己。

烏魯木齊一油罐車起火 致2名司乘人員死亡

通過平臺披露的注冊賬號信息,結果令劉忻震驚:仿冒者是貶損自己的同學趙偉(化名),他們互為微信好友。人法趙偉持續兩年多時間復制劉忻發布在微信朋友圈、院判譽權微博的決侵烏魯木齊一油罐車起火 致2名司乘人員死亡照片以及文字,發布在自己注冊的犯名、仿冒劉忻的高仿微博賬號中。趙偉還利用這個賬號,給其他用戶私信發送了很多女性暴露照片,雖然面部進行了模糊處理,但對方無疑會認為這就是劉忻,甚至認為她在從事色情交易。劉忻憤而向法院起訴。

烏魯木齊一油罐車起火 致2名司乘人員死亡

●判決 北京互聯網法院指出,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、聲望、才能、信用等的社會評價。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,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、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。在本案中,被告行為必然致使他人對原告的社會評價降低,侵害了原告的名譽權。于是,判決被告在報上刊登致歉聲明向原告賠禮道歉,賠償原告精神損害賠償金和律師費。

烏魯木齊一油罐車起火 致2名司乘人員死亡

●說法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,廣大網絡用戶喜歡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生活,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個人信息泄露、網絡暴力等現象,此類以影射方式貶損他人,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案件不在少數。對于如何判斷網絡信息針對的對象是否為特定人,并不必須要求侵權言論指名道姓,只要原告證明在特定情況下,具有特定知識背景的人有理由相信該陳述針對的對象是該人即可。例如本案中,按照一般公眾的理解力,足以將發送該照片的賬號或照片本身與原告對應,即可認定涉案侵權行為指向原告。若遭遇網絡侮辱、誹謗等侵權行為,可及時尋求司法救濟。

(光明日報記者陳慧娟整理)

《光明日報》(2023年08月19日 05版)

責編:張旭 審核:宋龍華 訪問量:2442
?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自_一级特黄大片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_亚洲成色在线无码